2010年12月16日由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圖書館研制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以下簡稱JIF)系列數據庫在北京首發。JIF作為一種期刊計量評價指標能夠及時反映期刊出版效果,已經日益成為衡量學術期刊辦刊質量和學術水平的“標尺”之一。通過深入研究,筆者發現相對于核心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即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以下簡稱為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要目總覽》),在期刊評價的科學性、為各刊評價和改進辦刊策略提供決策參考依據方面,JIF的優勢更為凸顯,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一、《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JIF)指標特點
期刊影響因子反映的是期刊近年出版發行的學術效果,是最受關注的期刊計量評價指標。JIF系列數據庫分人文社會科學卷和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卷,每年收集分析上一年度各學術期刊被引文統計源文獻引證的情況,及其被國內外讀者在“中國知網”全文下載的情況,以20多種文獻計量學統計指標反映各類學術期刊近三年發表論文在國內外產生的學術影響力,同時通報各刊創刊以來出版文獻的被引證和網絡出版情況,從而整體反映各期刊的出版傳播效果。JIF的研制者公開制訂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數據統計規范》,將引文統計源文獻從期刊拓展到博碩士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首次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影響因子指標體系,全方位提升了各類計量指標的客觀性。
JIF研制單位還同時出版了《學術期刊各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和《期刊管理部門學術期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統稱之為《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系列數據庫。該數據庫不僅公布了各期刊復合影響因子、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基礎研究影響因子、技術研究影響因子、人文社科影響因子外,還公布了各期刊總被引頻次、被引期刊數、被引半衰期等數十個評價指標。JIF力求反映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創新與人文社科文獻出版的之間存在的關系和特點,旨在客觀、全面、規范、準確地報道人文社科期刊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可被引文獻量、下載率等期刊計量統計指標,并提供這些計量指標的文獻統計來源信息,為學術的進一步研究和評價提供基本數據。
二、JIF在期刊評價方面具備的突出優勢
CSSCI和《要目總覽》作為普遍被接受的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為學術期刊的規范化建設、提高刊物水平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兩大核心期刊評價體系的存在也助長了“以刊論文”的不良風氣,不利于學術期刊的長期建設。毫無疑問,更為科學、系統的JIF評價指標體系在期刊評價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優勢。
(一)CSSCI在期刊評價方面存在的缺陷
其一,CSSCI最為核心的價值在于引文索引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文獻檢索和科學研究關系的分析,是為科學研究與發展提供文獻資料的重要檢索工具,同時不可避免地延伸出一定的期刊評價和推介功能。然而CSSCI的這種最基本的作用在研究實踐中并未真正發揮,居于次要地位的期刊評價及推介功能卻被濫用。其二,CSSCI原始階段比較粗放的按一級學科評選來源期刊的做法一直未能有效地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公信力。其三,從期刊評價及推介功能上講,CSSCI的指標設計有漏洞,使一些在學術圈內聲名狼藉的期刊混入其中,因此應該增加“期刊同行評議”的指標予以彌補。其四,盲目推出“擴展版”,其權威性受到質疑。
(二)《要目總覽》在期刊評價方面存在的缺陷
其一,定性評價本應是《要目總覽》最為顯著的優勢,然而2008年版《要目總覽》的定性評價體系卻仍存在諸多問題,亟需完善。評審專家產生過程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而且在評審中應實行專家評審回避制度。學科核心期刊數量的確定應由《要目總覽》課題組來確定,綜合性類目核心期刊應直接采取定量評價的結果。其二,評審周期過長,不利于持續地反映學術期刊辦刊質量的真實水平,甚至給一些別有用心的投機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其三,核心期刊總量增加過多。2008年版《要目總覽》與2004年版的1798種相比,多出了185種,即比上一版增加了10.28%。
(三)JIF在期刊評價方面具備的突出優勢
其一,JIF首次將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系列數據庫整體發布,這基本消除了以前僅靠單一影響因子排名帶來的不客觀性。其二,綜合各種指標對學術期刊進行計量評價,比單個影響因子的評價顯然更為客觀。在JIF系列數據庫中,不僅各期刊文章被引用量和被哪些載體引用等各種數據一目了然,連單篇文章的被引用數據也能逐一查找。其三,我國現出版6300多種學術期刊,JIF系列數據庫囊括了其中4500多種期刊的各種評價指標,并根據“學術不端文獻檢索系統”,剔除了約7%的嚴重疑似抄襲、一稿多發文獻的引用和被引。其四,該數據庫還同時出版了“學術期刊個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詳盡地提供了該刊統計年發表文獻的參考文獻、引證文獻、下載頻次、資助基金項目、出版時滯、學術不端檢測指標,并可對所發文獻進行學科分類統計、作者統計,并支持審稿人員審稿效果語法問情況的統計分析,為各刊評價和改進辦刊策略提供了決策參考。
三、JIF在提升辦刊質量方面的應用前景
通過上述比較研究,我們可以明確JIF作為衡量學術期刊辦刊質量的計量評價“標尺”具有極高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科學地運用JIF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提高期刊辦刊質量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將為獲取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提供有效途徑
學術期刊的編輯人員可以通過有的放矢地跟蹤有較高影響因子學術論文的作者,密切關注其研究領域的學術前沿,積極與國內外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建立聯系,或通過參加學術會議、上網瀏覽、深入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及親自參與科學研究工作等多種渠道了解他們科研工作的進展狀況和創新性,及時進行征稿、約稿,爭取一些創新性強、學術性新、有新發現、學術質量高、內容有深度和廣度的論文擇優錄用。通過所刊發論文的選題性強、學術質量高所產生的獨特魅力吸引廣大學術工作者的關注和興趣,使其將本刊物作為他們開展科研或教學必須的文獻資料加以研究吸收和參考,并在發表論文時引用這些文章為參考文獻,達到提高本刊學術影響力的目的。
(二)可顯著縮短論文的發表周期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成果能否及時發表,直接影響著該成果的創新程度。一項創新性很強的科研成果或學術論文如果不能及時發表,拖延數月甚至數年,這就失去文章的時效性和成果的創新性,不但拿不到國內外的優先權,而且還有可能變成過時的垃圾信息。因此刊物的時滯也已成為評定一個刊物質量與水平的重要指標。為了持續地在JIF年報中獲得較高排名,必然會要求期刊編輯部從根本上完善審稿流程和內部管理,為提高學術期刊辦刊質量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首先稿件要及時送專家評審,并督促專家盡快審回;審回的稿件要及時反饋給作者并督促作者限期修回并及時發表。
(三)有利于期刊編輯、出版的規范化建設
為了達到提高影響因子的目的,就必然要求學術期刊在編輯、出版的規范化建設方面邁上新的臺階。其一,有助于規范摘要寫作。摘要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來報道論文所反映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讀者提供論文中全部創新內容和盡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并闡明此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其二,參考文獻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某個側面反映了研究者對研究現狀的把握和對相關資料的占有程度,也反映了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為了提高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還必然要求規范所刊登論文參考文獻的數量及著錄方式。
(四)有助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編輯隊伍
編輯人員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選稿、審稿、定稿和編輯加工以及出版運行的科學、準確和速度。所以高素質的編輯人才是提高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因子的基本保障。編輯人員要有扎實和廣博的專業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敏銳超前的信息意識直接決定其能否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本專業領域的前沿,制定出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選題。編輯人員自身水平的高低還直接關系到對論文初審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要對本專業的專家所從事的研究方向及水平的高低等情況充分掌握,這直接關系到對這篇論文初審情況的客觀和準確性,取舍的合理性。編輯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儲備和廣博,編輯業務的熟練程度和修改稿件的水平與能力,決定了編輯能否在準確把握稿件內容的前提下發現其中的問題,予以取舍和解決,并對稿件進行完善和加工,使其質量和價值升華。另外,編輯在最后的出版工作中能否對稿件文字表達和內容的科學性予以把握,這些都與編輯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密切相關。因此,嚴格堅持以提高學術期刊JIF評價指標為準繩的辦刊策略,必將會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水平過硬的編輯隊伍,辦出水平質量高、具有高影響因子的學術期刊。 |